新闻资讯
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:完善垃圾治理与终端处置设施建设
发布时间:2023-11-30
  |  
阅读量:
字号:
A+ A- A

在“双碳”大背景下,环保行业固体废物处置方向成为重点关注领域,但垃圾治理与处置方面,存在前端分类后端混合处置的现象,增加了垃圾处置成本;存量垃圾治理方面,有的填埋场存在不规范运营,封场以及非正规填埋场的治理费用高、运营维护难等问题。3月2日,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(以下简称环境商会)主办的“2021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”在北京召开。环境商会在会上公布了两会提案初稿《关于完善垃圾治理与终端处置设施建设的提案》。据介绍,该提案最终将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。

目前,我国生活垃圾累计堆存量高达80亿吨,占地约5.5亿平方米。针对垃圾产生及治理,国家已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,不断增加在垃圾治理方面的投入、不断强化环保监管力度以推进我国垃圾减量化、无害化治理。

住建部、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发布《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》后,垃圾分类在全国深入开展,首批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小区覆盖率已达86.6%。在上海、北京、广州、深圳等城市,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、参与率都达到九成以上。

提案指出,垃圾终端处置设施与前端分类未普遍配套。现有的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严重不足,造成垃圾前端无效分类,末端处置不足的状况,增加了垃圾无害化处置成本及难度。此外,已有部分政府及企业尝试建设以垃圾处理为中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,现有的试点产业园因没有统一部署,存在资源闲置、协同性差、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,导致试点产业园欠缺区域资源循环功能,制约着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快速发展的步伐,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
在2021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中,生活垃圾处置短板突出导致污染问题丛生的案例有8例,包括云南景洪、吉林长春、湖北孝感、河南新乡、宁夏银川和广西等。随着存量垃圾治理及原生垃圾零填埋的不断推进,大量填埋场亟待治理。提案指出,目前主要解决思路为规范封场后生态修复或开挖筛分综合利用,但存在诸多难点。比如资金等问题导致规范封场未能切实“规范”。许多简易填埋场由于资金短缺、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,无法进行规范封场,仅进行简单的土覆盖,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。填埋场在进行规范封场后需进行数十年的运营管理及维护,部分填埋场未能全面落实跟踪监测制度、巡场维护工作欠缺等,将会造成环境污染及安全事故的发生等。

为了促进垃圾处理处置行业规范发展,提案建议,推进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。其中包括规范现有垃圾终端处置设施运营管理,完善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建设、运行管理标准体系。对现有垃圾终端处理设施进行“体检”,针对在运行的垃圾处置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整改措施,杜绝因固体废物终端处置造成二次污染事件。根据城市发展水平,因地制宜,根据垃圾分类情况配套终端设施建设。重视填埋场的“兜底保障”作用,鼓励企业参与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。在尚未达到生活垃圾焚烧处置的区域,建议以填埋场为中心建立循环经济产业园,完善垃圾终端处置设施,实现“前端全分类,终端全处置”。

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了国家发改委、生态环境部、住建部、国家卫健委《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提出坚持科技赋能。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突破技术瓶颈。加快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,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装备,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。坚持市场导向。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,规范市场秩序,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,激活各类主体活力。

提案建议,完善存量垃圾治理标准体系建设,加强存量垃圾治理监管力度,鼓励企业多种工艺技术、多种合作模式参与存量垃圾治理项目。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参与存量垃圾治理项目的投资、建设及运营。根据不同项目需求,对于场地利用鼓励企业工艺技术创新,实施场地再利用;鼓励企业多种模式参与存量垃圾治理项目,实现存量垃圾治理行业多元化良性发展,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,而不造成新的污染风险等。